揭穿“一滴血检测仪”的骗局

一、“一滴血检测仪”是什么?

很多人都遇到过“一滴血检测”这种体检项目。具体的名头可能花样百出,有叫“MDI超显微血细胞检测”的,也有叫“一滴血亚健康评估”的,不一而足。

所谓的“一滴血检测”,和医院里取血查血颇为不同,是一种看似非常“高科技”的检验方式。首先,由检测员为被测者消毒手指,针刺取两份血并涂抹在载玻片上;然后,把被测者拉到与显微镜相连的电脑前,让他亲眼观察自己的血细胞;几分钟后,等另一份血液在载玻片上凝固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痂的颜色、裂纹的走向;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对照“教材”按图索骥,推断出待测者有什么病。据称,该检测可以诊断下至维生素缺乏、上到癌症的上百种疾病,甚至还可以鉴别出吸毒者。

图1 一滴血检测仪和屏幕显示

不得不说,这个检测的互动性很强,比现有的医学检验都要精彩。当待测者看到高倍显微镜下自己的血细胞时,一种“勇攀高峰”的科技感油然而生,我第一次体验时便激动得汗毛倒竖。

那么,这种“一滴血检测”可靠吗?

二、常识逻辑的判断

我们首先不妨用逻辑来推测一下。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指尖血就可以查出血象、血生化等数据,我们还做抽血干什么?如此不用试剂、不用复杂仪器的低成本查体手段,为什么没能占领各大医院、社区卫生站呢?既然它宣称能够查出吸毒者,那为什么戒毒站也没有配备呢?

逻辑说完,我们再从常识角度来看看。您大概记得商周时风靡一时的占卜手段——烧王八壳吧?也有烧羊肩胛骨的。弄个王八壳放在火上烧烤,最后观察烧出的颜色、裂纹的走向,推测凶吉……咦?这不是跟前面说过的看血痂诊病如出一辙吗?

为什么有的人做“一滴血”时感觉它很准呢?有一个小窍门,下次您再遇到这个检测时,请您一句话也别说。不信?您可以回忆一下诊断人员的台词:“最近是不是没休息好呀?早晨喝水了吗?刚才B超没说你啥吧?最近有没有不舒服?……”只要跟他搭了茬,不一会诊断就出来了:作息不规律,血稠,轻度脂肪肝,口腔溃疡……其实这是以前算命先生常用的手法:提前派人进村打听好各家的情况,隔段时间再去,就可以料事如神的说出“你命里没有哥哥,父亲从他乡迁来……”

三、追根溯源的打假

一滴血检测仪的结构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显微镜加上摄像头而已。国内销售“一滴血检测仪”的商家均声称这种仪器是斯坦福大学R.W.Bradford的发明,而实际上,斯坦福的Bradford老先生是20世纪中期研究直线电子加速器的物理学家,根本没做过显微和医学,所谓的“斯坦福大学”其实是商家的张冠李戴。真正的发明人是另一位R.W.Bradford (Robert William Bradford),其原型叫做Bradford Variable Projection Microscope,1996年获专利(US 5566020A),已在2008年失效。

那么,这位发明人又是何方高人呢?检索之下,却发现一个美国案件编号08-20168-KHV,被告正是这位Bradford,原告是美国政府。原来,Bradford可谓劣迹斑斑,他声称自己是医生、教授,其实却没有任何学位,早在1977年就因走私声称“抗癌”的假药被判有罪,1984、1986、2004年分别受到FDA等机构的药品禁令和销毁令。2008年,他又因虚假宣传显微镜诊断、药品欺诈再次被起诉,因为他的诊断和药物被同伙Toth闹出了人命。

Bradford在2010年9月低了头,承认了邮件诈骗、药物标识不规范、欺骗FDA等几项罪名,承认了借虚构诸如“莱姆病爆发”等谎言,推销一滴血检测仪,并借其诊断兜售相关药物的“产业链式骗局”。像这样痛快认罪并认缴巨额罚金的骗子实在少见对吧?其实是因为,这个卖抗癌假药、号称自己的显微镜可以诊断癌症的假医生自己得了前列腺癌,命不久矣。认罪后不到一年,Bradford去世。其同伙Toth因使用一滴血检测误诊、误用药物致人死亡被判入狱。

因此,一滴血检测仪虽然来自美国,但却早已被美国打过假了。

四、基于科学的分析

实际上,使用“一滴血检测仪”做活血检测,只是一种非常粗糙的显微镜定性观察,充其量只能看到血细胞形态等粗浅内容,而且主观偏差和随机性都很大。同样是取血检验,目前普及的血常规检测比起非专业人员用“一滴血检测仪”来目测要准确得多,而且费用也并不高。

图2 一滴血检测仪下的“干血”图像

那么,在显微镜下煞有介事地观察“干血”又是怎么回事?据兜售一滴血检测仪的商家宣传,以血液凝固的形态来诊断疾病,依据的是Bradford创立的“全息胚理论”,参考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云云。其实这也是商家的胡编乱造。“全息胚假说”是上世纪80年代张颖清提出的,既非中医也非西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认可,拿一个假说和血液凝固形态来牵强附会地诊断疾病,当然没有根据。张颖清先生已经作古,相关争论也已偃旗息鼓,这个假说大概也将随着他一起入土为安了。其实,一滴血检测仪本来跟中医、全息胚并不相干。Bradford的干血诊断其实叫做“HLB Blood Test”,以其自创的“Oxidology”学说为基础。以这个关键词来检索,所有的资料都指向Bradford本人,所以这个Oxidology同样没有获得学术界的认同。由此可见,干血测试的理论基础是不存在的。

科学告诉我们,血液凝固是血小板聚集、产生凝血酶,促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凝血速度和血痂形态受到环境温度、血滴大小、异物刺激等多种因素影响,偶然性非常强。而且,血液的量越少,凝血形态的随机性也就越大。载玻片上的杂质、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甚至取血时按压载玻片的力度都会改变这一小滴血的凝固形态。如此随机的过程,显然无法获得确定的诊断结果。因此,以目前的科学理论来看,凝血形态是不能用来诊断疾病的。

既然干血诊病没有理论基础,那么实践有没有可能走在理论的前面呢?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个举证的义务应该由兜售“一滴血检测仪”的商家来承担,而且必须要以临床数据为支持,以统计分析为工具。比如,“一滴血检测”培训教材声称:“干血上第四个同心圆区域R4出现纤维聚集,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如果想要证实这一无法用理论解释的命题,就必须要观察大量的干血样本,通过统计学找到“R4纤维聚集”和患者确实“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才能有初步的结论。

类似的临床统计有吗?检索一下学术论文,国际期刊上完全未见,仅国内非主流杂志上有少量HLB干血诊断的文章,还有几篇在介绍“成功经验”时不忘客气地指出HLB检验“无统计学意义”、“指标偏少表浅,缺乏定量技术,应用范围狭窄”、“可能存在误诊”,与其“成功经验”自相矛盾。也就是说,用干血的凝血纹路诊断疾病既没有可靠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像样的实践检验,几乎等同于凭空编造。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不管从常识逻辑、追根溯源还是科学分析的视角出发,“一滴血检测仪”都是不可靠的。以这种东西来做体检,只能是不良商家兜售药物和保健品的欺骗手段。

至于被商家“嫁接”到显微镜上看血嘎巴儿的“中医全息诊断”,我的建议是:咱还是买个王八壳在家里烧烤吧。

以上。

心狠手黑的老狼

参考资料

[1]一滴血检测仪培训教程[EB/OL]. 2018-6-26, https://wenku.baidu.com/view/a12be3c0aa00b52acfc7cae9.html

[2]Barrett S. A Close Look at Robert W. Bradford and His Committee for Freedom of Choice in Medicine. Quack Watch, Mar 20, 2012.

[3]Robert W. Bradford Pleads Guilty[EB/OL]. 2010-12-9, http://www.casewatch.org/doj/bradford/plea.shtml

[4]Obituary of Robert W. Bradford[EB/OL]. 2011-8-4, http://www.townsendletter.com/AugSept2011/obitbradford0811.html

[5]鞠全荣,李铁军,曹吉烈,王兵,刘宗印. 干血分析法快速筛查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4).

[6]黄荣国,骆秉铨,陈兴新,邵博一,贾久明. 布氏显微镜及其在心血管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微循环,1999,(4).

[7]张雁歌,武留信,孙雪蕾,肖萍. 超高倍显微诊断仪在亚健康诊断中的应用研究[C]. 第四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

[8]王友宁. 血液凝固相分析与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J]. 中原医刊,2005,(19).

《揭穿“一滴血检测仪”的骗局》上有7条评论

    1. 我去一推拿馆用一滴血检测,说的很可怕,让我吃他的产品

  1. 对此评论让人疑惑不解
    请问你是干什么的
    可不科学是否骗人,首先对于这种紧靠一些文献资料来武断“判刑”的方式坚决反对,首先反对你的就是从事一滴血销售的商家。
    至于可不科学这应该是有权威科技部门来判定
    请问您是科技部门的专家还是领域内资深专业人员?
    您有什么资格来发次定“一滴血就是骗人的”
    对于你这种破坏营商环境,仅凭一些资料查询来武断“大言不惭”,有可能因某种私利恶意抨击他人的不负责的做法坚决反对
    zhengfu部门难道是吃咸饭的吗?
    你的意思难道想表达zhengsu不作为吗?
    发次言论不用说——动了你的奶酪了吧
    再进一步讲,你就是社会稳定和营商环境的破坏者
    你这种人根本就经不住推敲

  2. 无稽之谈,不懂装懂。
    真正的一滴血检测需要专业的技术,对判断疾病不敢说,但对亚健康方面还有判断许多疾病的前期还是相当具有参考意义的。不信可以找我来给你检测试试,这个绝对不是吹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