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天外小飞猪

天外小飞猪原帖如下:

这几天刚看了《亮剑》这部还算不错的战争片,看到那些表现八路军英勇杀敌的血腥场面时,感到很不舒服。
在国内涉及中日战争问题时,很多报道说日本老兵存在战争后遗的心理疾病,而有关国内老红军的心理问题却很少有媒体问津,有关他们的报道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赞颂他们的英勇精神。
我爷爷是45年参军,记得一次问他在战争中杀了多少人,他的眼神立刻黯淡下来,然后迅速转移话题。我感觉这是他心里一块不愿触及也无法愈合的伤疤。
我的想法是中国参加战争的老兵也存在心理疾病。因为在某种角度上,他们和日本老兵是同等的。理由有如下:当年日本军人漂洋过海离妻弃子来到中国是为了大和民族的繁荣,而中国军人在极端恶劣条件下浴血奋战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在捍卫民族利益的道义上,他们是同样高尚的。今日我们所见有关当年战争报道,大都是写日军如何残忍,而我军如何英勇。但是如果抛开“民族利益”这一光环外,两国军人的行为实质是残杀同类。日军那些残暴行为的结果是杀中国人,中国军人的“英勇”结果是杀日本人,不论方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要加一句,如果因为日军杀人的方式野蛮,中国军人杀人的名义“文明”一些,就认为日本人该杀,那岂不有点“五十步笑百步”?)
所以我认为,日本老兵的心理疾病问题并非因为是对中华民族的歉疚,而是因为作为一个文明人对于自己回归兽类本性残杀同类行为的愧疚。而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否看到“民族利益”光环下的人性。对民族意识的崇拜,会掩盖了对于战争中人性的反思。这就会减轻他们因为残杀同类而造成的负罪感,而减弱这种心理疾病。而中国老兵也是如此,铺天盖地的民族主义的宣传让他们忽略了对于人性的思考,或许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暂时忘记了战争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只是因为杀人而深感负罪。
战争是唆使人回归兽性的很好的借口。
之所以写这些,只是希望在那次战争渐行渐远之时,能够公平的看待那场战争的人。不要因为民族意识而泯灭对人性的思索,毕竟是先有人后有民族。

我的回复: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把这篇文章发到这个版。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意你的观点。

中国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是相当到位的,奋勇杀敌是一贯灌输下来的英雄标准。我爷爷就是老兵,杀敌无数,他乐于讲述战场上的故事,讲到惨烈处,也是唏嘘不已。不过老人家对于敌人,还是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怜悯,战争是残酷的,军人除了服从命令,没有别的选择——无论战争的动机是否是“正义”。因此,杀敌乃是本分。正是我们军队的思想工作成果,导致了我们的老兵没有向日本兵那样出现过多的心理疾病案例。何况,日本政府当时给士兵服用精神类药物(说白了就是麻黄碱一类毒品),并且使用极端亢奋的、洗脑式的“大东亚共荣圈”来驱动士兵的所谓“斗志”,更是很大程度上促使日本老兵出现精神问题。

出现问题的中国老兵我也见过。某位经历过黑山阻击战的老战士,自从下了战场就精神失常了。不是因为他杀了多少敌人,而是因为现场实在太过惨烈,大地都完全成了红色,没有凝结的血液在地面上横流,走路只能踩着层叠的尸体。

我爷爷也对类似的场景心有余悸。他说,真正的肉搏战从来不能持续十五分钟以上。刺刀见红,尤其是受伤的战士十之八九一时不得便死,此起彼伏的哀号声使所有人无法承受,十几分钟的时间,即使大占优势的一方也会退兵的。

战争之残酷,远非我们这种在和平年代听故事的年轻人可以想象。当有人叫嚣“宁肯台湾不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岛”的时候,我会为他感到悲哀。

至于《亮剑》这部电视剧,我看了一部分。它实在比书差得太多了,而且55年授衔之后的诸多精彩部分都没有继续拍摄——当然,也是因为文革这段敏感剧情的缘故。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建议你还是找来小说看看。我在书的扉页写道:太过震撼,购得之后居然不忍释手,一气读完,读毕眼泪一片。此书不可轻易再读。

因为,我那脆弱的心每次随便翻开一页的时候,都会把它一口气读到最后。

以上。
一不小心写了好多字的老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